数据命名要规范,数据需要分析清楚再设计接口,对于写接口的时候先整体后局部,代码实现可以交给AI,在后端开发中,沟通是极为重要的,一定要花时间分析数据,下面分享一下自己写接口的经验流程:

1、设计接口文档,先确定大致要实现的接口,每个接口的传参和入参、函数名,函数名要用驼峰命名,公有函数首字母大写,私有函数首字母小写。以及接口要实现的功能。

2、定义数据结构,根据提供数据和定义好的接口设计数据结构。

3、分层实现,从控制层开始写代码,不着急细节,用伪代码大致实现逻辑,然后实现方法,完善细节,自顶向下的做,现跑通再优化。

4、为了让代码更好读,每个函数的功能尽量满足单一职责原则,工具类函数单独用文件实现,重复代码需要封装,控制层的代码用来判断接口数据是否正确传入,包装返回值,验证身份等,服务层用来实现业务逻辑,模型层和数据库真正的打交道。

5、多用注释,先用注释要干什么,然后实现,最后用注释来解释为什么,代码本身解释干什么。

6、如果开发无法专注就是休息不够,不要吝啬休息的重要性。

7、沟通的占据开发过程中的80%,所以不要着急写代码,经可能花多的时间理解需求,做好需求分析,与业务方沟通,善用工具减少沟通成本,比如使用swagger实现接口文档,遇到问题直接面对面交流效率更直接。

8、面对复杂的功能,要问题拆解,列出123,功能就会浮出水面。

9、每天的工作一定要记录,方便复盘。

10、没有被用到的代码直接删。

11、设计到数据库连接、文件操作,需要是否及时关闭,避免内存泄漏。

12、“测试驱动开发(TDD)” 思路 —— 先定义接口的测试用例,再写实现代码,而非 “写完再凑测试”。(这一步需要好好学习!)

13、接口的耗时控制:是否在服务层存在不必要的循环 / 计算,是否需要异步处理非核心流程。

总之,个人感觉接口开发不仅是 “写代码实现功能”,而应该是是 “设计一个稳定、安全、易维护的服务契约”,重在还是多练习多思考。